当前位置:首页

大法王寺(大法王寺为什么被称为“嵩山之一胜地”和“嵩山八景之首”?) -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

发布时间:2024-07-02 21:10:16   来源:重庆沙坪坝沙坪坝区    
字号:

登封大法王寺在哪里

登封大法王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法王寺(大法王寺为什么被称为“嵩山第一胜地”和“嵩山八景之首”?)

法王寺位于登封市区北五公里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北依嵩岭,含抱如椅。俯瞰二熊诸山,排列如拱,山峰罗列,溪水潺流,苍松翠柏,景色秀丽。寺东有峡,形若丰园形大门,位嵩山顶端为“嵩门”,是登封八大景之一。明朝洪武年间,上党郑大原游览中岳,观罢此景,曾挥笔赞曰:嵩门胜迹冠中州,幸此登临值中秋。皓魄初悬苍谷口,清光满射碧山头。祗园暂息尘劳梦,民社宁忘国计忧。徒倚欲归情不厌,松涛钟韵两悠悠。古人诗颂法王寺为“嵩山之一胜地”,至为确切。

法王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三国位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更名护国寺。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291年)在护国寺左建法华寺,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建舍利塔,更名舍利寺。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更名功德寺。玄宗开元时(公元714——779年)更名御容寺,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7—779年)复命法王寺。到宋代仁宗时(公元1023—1063年)赐名“东都0王寺”。元、明以后仍沿用“法王寺”旧名至今。

法王寺创建至今已一千九百多年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的寺院。是谓中国有寺之始。阳城侯刘竣经汉明帝刘庄批准出家法王寺,是中国有僧之始。

法王寺由于历代天灾、战乱及人为的破坏,殿堂坍塌,杂草丛生,残垣断壁,千年古刹一片废墟。

1987年,释延佛法师带领几个徒弟到法王寺定居,为了宏扬佛教文化,保护文物,决心重建法王寺。他呕心沥血多方筹资8千多万,恢复和扩建了0王寺,使这座千年古刹重现了昔日的辉煌。

如今的法王寺院已由三进寺院(山门、大雄殿、地藏殿)变为七进寺院(山门殿、未来佛殿、天王殿、大雄殿、地藏殿、西方圣人殿、卧佛殿)。新建了洗心河、拜佛桥、功德亭、焚金台、栏板望柱、钟鼓楼、毗卢殿、藏经楼等,并铺设了青石路面,占地面积64245平方米,建筑面积5555.8平方米。

法王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以来,在党的宗教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宗教活动正常,香火旺盛,香烟缭绕,游人如织,是中原地区乃至世界各地观光旅游的更佳去处。

地址:郑州市登封市中岳大街146号嵩山风景区内

类型:历史建筑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嵩阳景区套票也包含此景点(80元)

交通:

可从郑州乘坐至登封客车,到登封市区乘坐2路、6路公交车到嵩阳书院下车,再转乘三轮车或打车到法王寺

大法王寺为什么被称为“嵩山之一胜地”和“嵩山八景之首”?

法王寺是我国昀早的寺院之一,全部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大法王寺成为我国的之一所菩提道场,兴盛于唐宋时期。古人称颂法王寺为“嵩山之一胜地”,经历代修缮扩建,成为后来人们看到的规模。

大法王寺依山而建,从低到高七进院落,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西方圣人殿、藏经阁。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殿堂楼阁,金碧辉煌。环境幽美,风景如画,登封八大景之一“嵩门待月”就在这里,人称“嵩山八景之首”。

嵩山大法王寺出现肉身佛像,为什么会有大量日本人去参观?

“肉身佛像”是佛教高僧自力修行成就的结果,高僧圆寂后,遗体未经摘除内脏、药物和风干等特殊处理,以坐缸的方式,经数年后仍然能得到保存完好的肉身,这也被称为“金刚不坏”“全身舍利”,而河南嵩山大法王寺的千年“肉身佛像”,为什么吸引大量日本人来参拜了?

河南嵩山是五岳之一,海拔高149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应该是最出名的,李连杰拍的《少林寺》让这座千年古刹成为学武之人的圣地,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被称为“天下之一名刹”,不过在嵩山还有一座古刹,比少林寺修建的时间还早了四百二十四年,这就是嵩山大法王寺,创建于东汉明帝十四年(71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嵩山大法王寺是汉明帝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建的,寺院名字多次更名,魏明帝时改为护国寺,隋初造舍利塔改为舍利寺,唐太宗时改为功德寺,唐玄宗时改为御容寺,到北宋仁宗年间改称“嵩山大法王寺”,大法王寺历经一千多年,自然是多次被毁也多次修缮,而千年“肉身佛像”被发现则是在2001年修缮时的重要发现。

当时考古队在修缮大法王寺时,修缮寺中隋代的舍利塔时,无意中发现塔基下竟然还存在着地宫,这个地宫一共分成四个部分,因为修建于地下,所以并未受到侵扰,考古队打开尘封已久的石门后,发现了20多件价值连城的佛教宝藏,出土了世界罕见的“飞天舍利盒”和“舍利子”以及三颗佛牙,对于这些国宝级的文物发现,考古队自然兴奋无比,不过让考古队更为震撼的是在石门后一尊保存完好的“肉身佛像”,这尊“肉身佛像”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

其实在中国“肉身佛像”并不少见,不过按佛教传入中国时间和修行人数来说,“肉身佛像”是很少的,这个是因为与修行者的愿心有关系,许多高僧在圆寂时会嘱咐将遗体火化,“四大皆空,不着于相”是大多数修行者的观点。

而肉身菩萨则是慈悲度生的愿心,修行者发下别愿,留此肉身以身弘法,以身说教,这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便,所以有些高僧在圆寂前,发愿要留下肉身,而严谨的修持,是肉身不烂的主要原因。这些高僧在圆寂后,会以盘坐的姿态被放入一个缸中,缸内会放置木炭、檀香等物,然后用盖子密封起来,三年后启缸,如果肉身不腐,就会被再塑金身,成为肉身佛像接受信徒的供奉朝拜。

比如明代天启年间的无暇禅师,临终口占一偈后往生,徒弟们将他的遗骸放入缸中,三年后启缸,颜面如生,众人将他塑了金身供奉,明思宗朱由检尊为“应身菩萨”,供奉于九华山百岁宫,近代还有一个仁义师太,开创了比丘尼修成肉身不腐的先河,仁义师太于1995年圆寂,1999年开缸,开缸时发现师太黑白相间的头发长出寸余,牙齿完好,皮肤毛孔清晰,尚有弹性,仁义师太的肉身佛像现供奉于九华山通慧禅林内。

那么在嵩山大法王寺发现的肉身佛像为什么会引得大量日本人来朝拜了?这可能是因为考古队发现的一个小石碑上有两个人的落款,分别是圆仁和天和,其中的圆仁就是日本人来参拜的原因。

圆仁大师是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门派的创始人,在838年以请益僧身份随遣唐使来到大唐求法,不过他来的时候正好遇上唐武宗灭佛,因此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呆在大唐,还写了4卷著名的《入唐求法巡礼记》。

而在那块石碑上记载的就是圆仁在中国求法的时候遇到唐武宗实行灭佛政策,大法王寺为了保护佛教圣物特修地宫,专门由两位僧人搬运,因为落款有圆仁的名字,因此很多人觉得那个肉身佛像就是圆仁大师,所以很多日本人就到嵩山大法王寺来参拜。

不过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说法,而圆仁法师在847年就携带着佛经教疏、法器等回国,至于肉身佛像是否就是圆仁大师,并不好说,只是因为圆仁大师在日本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吸引了大量日本人不远千里的来朝圣,瞻仰自己心目中的圆仁大师。

图说天下

×
{dede:qrcode/}

今日头条

手机拍照排行榜(手机拍照排行榜dxomark) -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
1
手机拍照排行榜(手机拍照排行榜dxomark) -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

猜你喜欢

300160股票(300160股票行情新浪财经新浪网) -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 个人参保证明(个人参保证明在哪里可以查询) -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